縮地產擴金融強海洋 三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顯成效
時間: 2016-03-07 編輯: 非常小編
未來之路,從腳下延伸。在“十三五”開啟之際,回首過去5年可以發現,作為我省經濟龍頭之一,三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產業體系更為多元,起到補足短板、創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作用。這尤其體現在全市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顯著降低,而金融業和海洋產業呈現快速增長上。
一個健康的經濟新格局,將為下一階段三亞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鑄就生機。
房地產增加值GDP占比跌幅近50%
2015年,關于三亞房地產,有一件事令人“意外”。在“雙修”過程中,三亞市政府置換了兩處房地產項目,改建為市民果園和紅樹林公園。
作為曾經高度依賴房地產的城市,這一標志性事件不僅有著“還綠于民”的涵義,也是“十二五”三亞一直努力調控房地產業的典型體現。“一直以來,三亞市的房地產項目以商業住宅樓為主。但三亞土地資源有限,而買住宅樓是一次性消費,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三亞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劉樹國說。
記者查閱2011年三亞市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報告已明確提醒三亞存在“經濟發展中房地產業所占比例偏大,產業結構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問題,提出要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嚴格控制規劃指標,有效推動房地產業向“高端、適度、有序”發展。“去年,我們只有3.6%的土地出讓用于房地產,單純的房地產項目一律免談。”三亞市發改委主任張利介紹。
在這些舉措之下,三亞市房地產在平穩發展的同時,其產業增加值GDP占比從“十二五”末期的32.2%下降到2015年的16.6%,占比跌幅近50%。張利表示,這推高了三亞經濟抗風險能力,但不意味著房地產對三亞已不重要,未來它的走向將是多元化的發展。
金融業成拉動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作為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支撐,金融業在三亞一度扮演了拖后腿的角色。“十二五”期間,三亞金融業異軍突起,徹底扭轉了這一現象。
過去5年,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日益成熟完善的金融業發展環境推動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大型銀行機構紛紛在三亞成立分行,三亞市農商行改制成功,陽光人壽保險公司總部落戶三亞,有力推進該市金融業快速發展。統計顯示,2015年,三亞金融業增加值50.25億元,占全市GDP的11.6%,5年年均增長29.2%,增速比同期GDP快19.8個百分點,成為拉動三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過去三亞的企業經常要跑去跟?诘你y行貸款,現在很少了。”張利說,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為三亞城鄉經濟、新興產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激發了經濟發展活力,其重要體現是三亞貸存比由原來的偏低提升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海上三亞”形象凸顯
2月4日,馬來西亞“處女星”號郵輪和意大利“維多利亞”號郵輪同天抵達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二期碼頭。當天三亞邊防檢查站單日驗放旅客5216人,創下單日驗放旅客數新紀錄。
作為以濱海為主要特色的旅游城市,從海洋上做大“文章”、打造一個“海上三亞”是三亞的重要目標。2015年,三亞海洋生產總值達177.9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0.9%,比“十一五”末提高2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個百分點。
眼下,三亞的海洋產業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情況。從行業看,濱海旅游業態發展勢頭強勁,郵輪、游艇、低空旅游等新興業態方興未艾;海洋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人工魚礁為主的海洋牧場等休閑漁業及深水網箱等水產清潔養殖業構建起了綠色漁業產業。
同時,鳳凰島國際郵輪港、崖州中心漁港、南山貨運港等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掛牌成立、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研究所等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一個“海上三亞”的形象日益凸顯。